K8凯发将于2025年7月28日迎来第15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为“社会共治消除肝炎”。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意识,并推动疫情防控工作,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,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世界肝炎日宣传周活动,旨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,争取尽早实现“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”的目标。
病毒性肝炎的真相
病毒性肝炎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,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,主要包括甲型肝炎、乙型肝炎、丙型肝炎、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。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在传播途径、临床表现及疾病进展上各有特点。
甲型肝炎——“病从口入”
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—口途径传播,即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。甲肝通常发病较急,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和黄疸等。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一般不会演变为慢性肝炎,并在康复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但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,甲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。
乙型肝炎——“多面杀手”
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较复杂,主要通过母婴、血液及性接触传播。母婴传播是中国慢性乙肝最常见的传播方式。需要指出的是,共同用餐、握手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。自1992年起,山东省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,通过多年的努力,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显著下降。
丙型肝炎——“隐匿破坏”
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、性接触及母婴方式传播。感染丙肝后,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,容易被忽视。约60%-80%的急性丙肝患者会进展为慢性丙肝,而随着病情加重,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,15%-20%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。
丁型肝炎——“乙肝帮凶”
丁型肝炎病毒只能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,即先感染了乙肝病毒才有可能感染丁肝病毒。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类似,它的存在会加剧乙肝患者的病情并加速肝脏疾病的发展,治疗难度也因此增加。
戊型肝炎——“孕妇高危”
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—口途径传播,水源或食物被戊肝病毒污染是主要感染源。在沿海地区,因食用未熟海鲜而导致戊肝的情况时有发生。戊肝通常急性发病,症状与甲肝相似,然而对孕妇而言,戊肝感染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及更严重的后果。
参与共治,消除病毒性肝炎
病毒性肝炎是可防可治的,积极参与病毒性肝炎的社会共治对健康至关重要,也应成为每个人的责任。首先,接种疫苗是提高自身抵抗力的有效途径。自2008年起,山东省将甲型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,所有18个月以上儿童均可免费接种。对于乙肝,疫苗是预防的最佳手段,需按0-1-6月接种程序完成。同时,戊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为16岁以上高风险人群。
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病毒接触
提升生活卫生意识是减少病毒接触的重要措施。例如,饮食要讲究卫生,应勤洗手并避免生水及生肉的摄入。个人卫生方面,注意保护皮肤伤口,严格不共用注射器和剃须刀,通过安全套减少性传播风险。此外,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,有助于增强免疫力,也对肝脏健康大有裨益。
主动检测,及时了解健康状况
许多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早期并无症状,因此及早检测尤为关键。成年人应定期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、丙肝检测,以便及时了解健康状态,防止病情发展。
规范治疗,改善预后
目前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,未能及时接受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。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,防止肝脏病变,确保患者的健康。尤其是高风险孕妇,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,有效预防母婴传播。
K8凯发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,积极参与到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行动中来。同时,要消除对肝炎患者的偏见,给予理解和关爱,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。为了我们的健康,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,共同努力消除肝炎的威胁。